第三百九十九章:大战三峡口,朱标与胡惟庸夜议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顶点小说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三百九十九章:大战三峡口,朱标与胡惟庸夜议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九十九章:大战三峡口,朱标与胡惟庸夜议!

  四日后。

  大军距三峡口六十里。

  诸皇子骑马陪在徐达身边。

  徐达给众人讲述着三峡口的地形地貌,“三峡口,处于阴山东麓,蒙古高原南部中间,刚好形成一道长约十数米,宽约五六米的口子,西边阴山方向,地形陡峭,又有灌木、树林为阻,防守方只要派遣少量兵力就能控制三峡口阴山一侧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东边的蒙古高原南麓,地形虽然没有阴山那般陡峭,不过山包连绵起伏,步军、骑兵虽然可以在这种地形中勉强前进,可随军的辎重、大炮却无法伴随大军前进。”

  ……

  “另外,这种连绵起伏的地形,还十分适合北元精锐骑兵打阻击,对方一定会抢先占据一个个起伏的制高点,我们派兵,从下而上,付出惨重代价,冲垮北元一道阻击,翻入山坳,等待我们的就是北元精骑,占据又一个制高点,从高处猛冲下来的打击,这种地形很麻烦,如果硬啃,往往要付出极大代价!”

  ……

  朱橚、朱梓等人认真听着。

  朱桂询问:“泰山,如果咱们就在山脚,用火炮猛轰行吗?”

  他的藩王卫留在后面修建大营,看守带不走的粮草。

  他则跟来了。

  这样的学习机会,岂能放过。

  “不行。”谭渊摇头。

  朱橚等人齐齐看向谭渊。

  徐达笑着点头,让谭渊给众人讲解。

  谭渊比划着说道:“我们的火炮是直射,北元骑兵只要躲藏在山头北面的坡面,就能躲避火炮,派遣少量观察哨,一旦我们的骑兵发起冲锋,他们也可以迅速占领制高点,王爷把这种战术,命名为反斜面战术,王爷说,对付这种反斜面战术,最好的办法,就是发明创造一种,能够曲射的火炮……”

  “就像这样……”

  谭渊的手,先挑高后落下,“只有火炮发射炮弹的弹道,是这种形式的,才能把炮弹打到反斜面,如果有这种火炮,遇到敌方使用这种战术,倒是好打了,炮营排炮打击反斜面时,骑兵就跟着炮弹往前冲,冲到山包制高点时,炮营停止排炮,骑兵或者步军猛冲……”

  反斜面战术?

  徐达品咂着。

  这个名字起得十分生动形象,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低级将领,只要比划一下,也能理解。

  “谭渊,四郎又编写了新的战术兵书?”谭渊话落,徐达迫不及待追问。

  谭渊含笑摇头,“魏国公,这是王爷带着我们回朝途中,在战船上闲来无事给我们讲的。”

  “平日里,在鸡笼屿大营训练,闲暇时间,王爷也会把军中排棚以上将领叫到一起,零零散散给大家讲一些战术,主要集中在,新式军队的一些战术,以及如何与骑兵配合,如何与海军战船配合,发起登陆等等……”

  “就比如,王爷提出,火铳、火炮的运用,未来守城,绝不能只守城墙,应该结合周围地形地貌,在城外进行防守,迫使攻城方的火炮,无法威胁到城墙,就像此番攻打张北城,一旦女墙墙垛被火炮轰开缺口,对于进攻方登城陷阵来说,太有利了……”

  徐达和诸皇子认真听着。

  听闻谭渊一番话,所有人都明白。

  陆军第一镇的战争思维,绝对早已经把大明军队远远甩在后面了。

  丘福好奇问:“谭渊,刚才你说的那种,骑兵或步军伴随炮弹往前冲,你们练习过吗?”

  朱老三臭不要脸。

  把他扔下领兵,自己厚颜无耻,跟着老四去奔袭了。

  徐达看了眼丘福。

  丘福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很高。

  一眼就看出,这一战术,在两军赢战于野的价值。

  徐达也看向谭渊。

  谭渊被所有人目视着,不由有点发飘,努力压着,摇头笑道:“王爷把这种战术称之为骑炮、步炮协同,也是在回来途中提出来的,暂时还没有训练过,王爷说,这种战术,在大规模兵力野战中最合适。”

  “而且火炮还得足够多。”

  “最好,成立一支,专门的火炮军,至少得有两三百门。”

  “火炮也排成三段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我琢磨着,等打完北征这一仗,我们回到鸡笼屿后,就会训练这种战术,将来进攻吕宋时使用……”

  众人听闻后,唇角狠狠抽搐。

  欺人太甚了!

  吕宋一个小国,能凑出十万兵马吗?

  即便能凑出十万兵马。

  东番陆军第一镇、第一混成协,光凭现在的战术,两万多人,恐怕就能碾压吕宋的十万兵马。

  谭渊这群人,竟然还想在人家身上,使用步炮协同?

  不过……

  不知为何……

  每个人心中,竟然跃跃欲试。

  好喜欢,这种欺人太甚的打法。

  恨不得能去,彼时能在场,即便不亲身参与,旁观一下也好啊!

  ‘该死的鬼老四!’

  丘福听的,气的心中骂骂咧咧。

  他是恨不得,马上直接挂印丢下朝廷的官职,去跟着鬼老四。

  可这样不能。

  这样做,会破坏朝廷和老四之间的关系。

  同样,也是对大辽河卫,跟随他的那群老兄弟不负责任。

  徐达深深看了眼,满眼自信的谭渊。

  若是让四郎编练五六镇陆军第一镇这样的新军。

  再配合几个混成协。

  恐怕,老四真的对大明有什么想法,依托他们这些层出不群的新战争理念,都能把朝廷逼得抓襟见肘。

  怪不得,此番,四郎带着陆军第一镇回来后。

  太子对待四郎的隐晦态度,变化如此明显。

  试想一下。

  六个镇新军,配合几个混成协。

  集齐十万精锐。

  数百门火炮。

  步炮协同,和朝廷摆开阵仗赢战于野。

  朝廷现在的兵马能打赢吗?

  “谭渊,听说吕宋的疆域也不小,加上父皇答应,此战俘虏全都给四哥,一旦打下吕宋,四哥肯定要建国了吧?”

  “有没有听四哥说,要用什么国号?”

  ……

  诸皇子听闻谭渊提及打吕宋,纷纷迫不及待打听。

  在张北大营时。

  四哥和陆军第一镇兄弟的功劳,被大哥系统的人刻意压着。

  他们去安慰四哥时。

  就在四哥帅帐外,隐约听到了立国之事。

  只是一直没好意思问。

  一时间,众人全都在打听朱棣吕宋立国方面的事情。

  ……

  三峡口。

  “报!报!报!”

  马哈木正带着纳哈出等人,沿着阴山山梁,讲解着他的排兵布阵时。

  派出去的斥候返回,手脚并用,沿着山坡来到山梁。

  “禀王爷,明四皇子偏师已抵达六十里外!”

  “来的好快嘛!”太平笑着打趣一声。

  众人全都笑了。

  纳哈出笑的十分保守,摆了摆手,遣退斥候后,道:“马哈木,继续说你的想法。”

  马哈木点点头,继续道:“三峡口阴山一侧,我们放一支步军精锐即可,有一万人就行……”

  纳哈出见马哈木看向自己。

  知道马哈木,想要他提供这支精锐步军。

  张北之战,三万人守城。

  战败后,两万多人逃了出来。

  大约损失了七八千。

  损失倒也不算大。

  他原本,打算把三万人全都填进去的。

  原以为,会打成一场焦灼的添油战。

  没想到,朱四郎陆军第一镇破城速度那么快。

  “这支步军精锐我来出,火铳兵五千,弓箭兵三千,再配属两千刀盾兵,不过火炮运不上来,而且,仅剩的二十门火炮,我还要留着守和林。”

  张北一战。

  三十几门火炮,全都丢给大明了。

  如今,他十几万军中,也只剩二十几门火炮了。

  还没陆军第一镇炮营多。

  退守草原后,铁就成了稀缺品。

  而且他们的铸炮法子也十分落后。

  使用的还是朝廷统治中原时留下的法子。

  尽可能放大火炮罢了。

  又加,从辽东撤退,搜罗到草原的工匠不多。

  就现在使用这种笨重火炮,铸造速度也十分慢。

  “多谢王爷。”马哈木笑着抱拳感谢,继续介绍:“不用火炮,我已经想到,让明四皇子火炮,无法发挥威力的办法……”

  纳哈出挑眉。

 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马哈木。

  马哈木指着背阴面,自信笑道:“火炮是直射,只要我们的将士,爬在背阴的坡面,就没事,等明军步军发起攻击,抵达半山腰时,我们迅速从山顶冲下去,从地形上,予以雷霆一击同时,双方迅速绞杀在一起,陆军第一镇的火炮就配不上用场了,除非,明四皇子连己方将士的性命,也不顾!”

  纳哈出等人眼睛不由一亮。

  纳哈出深深看了看马哈木,抬手拍了拍马哈木肩膀,又看向众人,“伱们都是我们草原,新生代年轻的狼崽子,你们野心勃勃,你们充满血勇,龇牙咧嘴,鹰视狼顾四周,饥饿的想要吞食一切能壮大你们的东西……”

  马哈木等人微微愣怔。

  没想到,纳哈出竟然当众挑破这层薄纸。

  ……

  “整个草原,现在能聚集的披甲精锐,只剩此战搜搜捡捡,集中凑起来的六十万了,你们应当很清楚,这些精锐底子,都是撤退时,从中原带到草原的……”

  若是失去这六十万精锐。

  草原再也别想凑起这般雄厚的精兵了。

  “此战若是失败,你们即便还能保留部众,通过向明朝称臣苟延残喘,但再也别想,每人拥披甲精锐五六万了,就凭你们的部落产出,养活两三万精锐,已经是极限了!”

  “所有,我希望,此战,你们暂且放下所有的野心算计,击垮明军!五十万明军精锐,一旦在咱们草原深处垮了,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,明军的火炮、火铳、随军匠人、盔甲,这笔财富足够你们壮大……”

  ……

  他很清楚。

  此番,击败五十万明军精锐后。

  草原绝对迎不来辉煌。

  一定是,这些年轻狼崽子们,相互攻歼,王庭彻底失去威严的时候。

  但他还是希望。

  此战,所有人团结一心,全力以赴击败大明。

  大明损失五十万精锐后。

  十数年内,都无力再次北征了。

  草原凭借十数年的内乱,也应该能抉择出,取代黄金家族,新的雄主了。

  马哈木一群年轻人相互对视后,抚胸郑重道:“辽阳王放心,此战,我们定不存半点私心!”

  “好!”

  哈哈……

  纳哈出顿时仰头,爽朗大笑。

  不枉他这只暮年老狼,做表率付出。

  明四皇子呢?

  他带着陆军第一镇,一群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,首战便打张北这种攻防战。

  也是在做表率。

  他的表率,起到作用了吗?

  他不知道。

  但他了解中原的精英。

  他当初,见过中原出身的武将、读书人。

  中原精英层满肚子弯弯绕绕,私欲心十分重。

  他们能为了自身利益。

  做任何违背道义信仰的事情。

  ‘明四皇子,本王猜,你的表率没起作用!’

  纳哈出唇角笑意更浓。

  此战,大明朝来势汹汹。

  可天时地利人和。

  他们都占据一定优势。

  朱四郎一个人肯付出,有什么用?

  相反,朱四郎这股‘傻劲儿’,还会把自己拖死!

  ……

  三峡口以西,阴山以南,两百里外。

  一支大军,一半将士坐着马车,在前面狂奔,一半将士跟随各级将领,在积雪消融后,略微有些泥泞的枯黄草地上默默奔跑。

  “加把劲儿!”

  “坚持不住的兄弟,也不要怕丢人,主动汇报,去前面坐马车休息!”

  ……

  朱棣和各级将领,在队列侧面,跑前跑后给兄弟们加油鼓励。

  将领们每个人的脸色都比将士们苍白。

  一路上这么跑前跑后,他们奔跑的路程,是普通将士的数倍。

  在陆军第一镇。

  如果各项技能,连普通将士都不如。

  就绝不可能成为将领。

  队官只需要管好自己的队列,在自己管辖队列前后奔跑,查看每一个兄弟的状况,做出最合适的判断。

  管带则要在管辖的四个队前后奔跑。

  体力消耗是队官的数倍。

  以此类推。

  越高级的军官,奔跑的路程越多,体力消耗越大。

  自身素质要求越高!

  嗒嗒嗒……

  呼喊声中。

  急促马蹄声传来。

  朱棣停下脚步,循着声音看去。

  斥候快马奔冲而来。

  相隔三十步,松开马缰,一跃跳下战马,小跑来到朱棣面前,“禀王爷,前方三十里处,有一处能通往阴山背面的通道,不过,有一个小部落就驻扎在这个通道附近。”

  朱棣转身吩咐张武,“传令将士们就地休整,晚上我们一鼓作气,先控制前面的小部落,然后北上!”

  ……

  张武领命后,从亲兵手中接过马缰,翻身上马去传令。

  很快,迅速行进中的阵列停下来。

  将士们就地休整。

  草草吃了点冷硬的饼子,三三五五靠在一起,裹着军被休息。

  很快,鼾声响成一片。

  朱棣、徐辉祖、张武、朱能几人,以及几个管带凑在一起。

  地图铺开。

  徐辉祖作为参谋人员。

  迅速拿着一把木尺,根据斥候的汇报,在图上量出前方有通往北方道路的位置。

  苦笑摇头:“朝廷这幅草原全图,实在太粗糙了。”

  他见过,陆军第一镇参谋人员,收集吕宋、占城等国,绘制的地图。

  那才叫军事地图。

  不但标记着河流。

  就连村庄、部落、水井,乃至,哪些地方盛产椰子,可以为大军提供水源都有标注!

  反观朝廷这张草原全图。

  三峡口以西两百多里,接近三百里处。

  有一处勉强可供大军北上通行的道路,竟然都没有标注。

  朱棣拍了拍徐辉祖肩膀,“等你调回朝中后,可以把全面绘制更为详细的军事地图抓起来。”

  话罢,便结束这个话题。

  指着图上标记的通道,说道:“今晚,咱们就要北上,一旦北上后,速度还要再快……”

  这两百多里,接近三百里路程。

  兄弟们奔袭跑了四天。

  每天也就是六七十里路程。

  一旦北上就不能了。

  北元把阴山以南的部落,基本全都撤往阴山以北。

  一旦北上。

  他们就极有可能暴露行踪。

  即便不被北面的部落直接发现大军。

  部落的牧民,肯定也能从大军行进过后,留下的马蹄、车辙察觉出端倪。

  所以,一旦北上后,必须快!快!快!

  在这些小部落反应过来时。

  一口气冲到三峡口背面。

  而且,还要第一时间发起进攻!

  “往西走,我们耗时四天,北上阴山后,往东折返,最好在两天之内完成,越短越好,当然,要预留出,兄弟们作战的体力……”

  朱棣看着众人。

  周先觉拍着胸脯自信笑道:“王爷,每天奔袭一百多里,并不算太难,何况还有马车,末将看,我们可以限定在一天半之内,留下半天,靠近三峡口后,短暂隐藏起来,给兄弟们留出一段时间进行休整……”

  朱棣默默听着。

  陆军第一镇的脚底板功力,他清楚。

  数年如一日,天天二十里拉练,别说还有马车,即便是全靠步行奔冲,两天时间也肯定能完成奔袭。

  ……

  当夜。

  第一协攻破小部落。

  将部落幸存的百姓全部捆绑,留下三十个斥候看着,又把部落内所有马匹搜刮一空后,顺利从崎岖不平,勉强能通行的狭窄通道,北上。

  来到阴山背面。

  已经是子时。

  朱棣站在路旁,看着将士们披星戴月,开始响动奔冲折返。

  抬头……

  ……

  翌日。

  三峡口南边。

  徐达率领大军抵达。

  朱棣的帅旗下。

  谭渊佩戴着朱棣的四星肩章,假扮朱棣。

  众人簇拥在谭渊身边。

  谭渊看向身侧徐达,“魏国公,下令吧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19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1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